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认为,目前南向通道的实际运营条件已经成熟,具备了现实的可操作性。
2018年9月底前,淘汰全省范围内注册登记的公共交通高排放车2582辆,坚决淘汰连续3次排放检验不达标的老旧车辆。严格环境准入,实施环评总量前置,新、改、扩建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须实行两倍削减替代。
到2020年,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全省工业园基本实现集中供热。长株潭三市从2019年10月1日起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加快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建设,到2020年,天然气在我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6%以上;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54%以内。根据《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省制定了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底前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常德、岳阳城市建成区,2019年底前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建立完善长株潭等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全省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程序上可考虑将塑料袋列为环境保护税的应税污染物,或由生产者向专门的塑料袋污染防治基金缴费。
专家表示,目前限塑令政策执行效果不容乐观,原因之一在于限塑令位阶不高,建议将限塑令进行升级,从部门规章改为行政法规,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调研发现,无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线下店铺,都很容易买到超薄塑料袋。在谢新源看来,这主要是由于限塑令所限定的范围是提携式购物袋,不能手提的平口袋、保鲜膜等塑料用品等不在限定范围,这使得一些商家使用了其他一次性替代方案,但这些塑料用品也会造成白色污染,使限塑令的效果打了折扣。针对收费方面,谢新源建议,将塑料袋收费方式改为在生产环节收费,提高塑料袋价格。
◎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平均每份外卖产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2016年全国快递业塑料袋总使用量约147亿个,电商平台和卖家自带包装的占比超五成◎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官网开设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被称为限塑令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经推行10年。从生产源头而非零售终端对塑料袋进行收费,一方面收上来的费用可以用于补贴塑料处理,另一方面塑料袋价格提高以后,重复使用的替代方案会更容易有竞争力,也更能被市场所接受,可以鼓励商家重新进行流程设计。
不过,在零废弃联盟联合伙伴机构进行调研并发布的零废弃联盟《十年限塑令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限塑令仍有鞭长莫及之处。大型商超和便利店较好地执行限塑令,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罚则条款上应改为并罚,并增加罚款金额。根据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平口袋保鲜膜等不受限限塑效果打折扣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黎表示,作为一个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政策,限塑令执行10年来整体效果还是挺好的,无论是公众意识和消费习惯都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是继2008年以来,国家层面就防治白色污染采取的进一步举措。然而,不断兴起的外卖、网购等行业成为了限塑令的盲区。《报告》显示,这两类门店提供其他塑料膜的比例为45%和35%,明显高于16%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对于外卖、快递、电商等,王黎认为,调整后的限塑令要对这些新兴业态进行指导,快递、外卖到底应该如何包装、使用何种材质、包装到什么程度等,都需要一个标准,这样商家才可能在保护环境和方便顾客中间取得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在这些新兴领域,塑料袋合规率非常低。
而更令人忧心的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外卖和快递等新业态亦成为塑料袋的使用大户。零废弃联盟政策主任谢新源对此表示认同:至少从日常观察来看,很多人去超市开始自带布袋或推车,开始有意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是国家层面推动限塑的结果。
调查显示,限塑令提高了公众环保意识,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环保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从生产源头即开始收费外卖也要纳入限塑范围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零废弃联盟政策主任谢新源对此表示认同:至少从日常观察来看,很多人去超市开始自带布袋或推车,开始有意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是国家层面推动限塑的结果。谢新源建议,应加强对外卖行业塑料袋合规性的监管,建议限塑令升级为行政法规,在平台页面明码标价并纳入收费凭证,外卖平台应对外卖使用提携式塑料购物袋设立收费机制,并加强研发重复使用餐具送餐方案。从生产源头而非零售终端对塑料袋进行收费,一方面收上来的费用可以用于补贴塑料处理,另一方面塑料袋价格提高以后,重复使用的替代方案会更容易有竞争力,也更能被市场所接受,可以鼓励商家重新进行流程设计。在这些新兴领域,塑料袋合规率非常低。
然而,不断兴起的外卖、网购等行业成为了限塑令的盲区。而更令人忧心的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外卖和快递等新业态亦成为塑料袋的使用大户。
从生产源头即开始收费外卖也要纳入限塑范围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报告》显示,这两类门店提供其他塑料膜的比例为45%和35%,明显高于16%的全国平均水平。
大型商超和便利店较好地执行限塑令,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根据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在谢新源看来,这主要是由于限塑令所限定的范围是提携式购物袋,不能手提的平口袋、保鲜膜等塑料用品等不在限定范围,这使得一些商家使用了其他一次性替代方案,但这些塑料用品也会造成白色污染,使限塑令的效果打了折扣。◎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平均每份外卖产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2016年全国快递业塑料袋总使用量约147亿个,电商平台和卖家自带包装的占比超五成◎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官网开设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被称为限塑令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经推行10年。王黎表示,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重在替代方案的设计。纵深专家建议:可将限塑令升级为行政法规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网站开设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
不过,在零废弃联盟联合伙伴机构进行调研并发布的零废弃联盟《十年限塑令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限塑令仍有鞭长莫及之处。而在重复使用替代方案设计时,要系统研究,分阶段、细化目标进行逐步替代,才能最大可能实现限塑的初衷。
专家建议,限塑令应将外卖、快递及其他一次性塑料用品均列为管制对象,并升级为行政法规,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罚则条款上应改为并罚,并增加罚款金额。
程序上可考虑将塑料袋列为环境保护税的应税污染物,或由生产者向专门的塑料袋污染防治基金缴费。此外,虽然大型超市和全国连锁便利店限塑令执行得最为严格,但它们也是提供不受限塑令约束的平口袋、保鲜膜等其他塑料膜包装最为普遍的一类场所。
针对收费方面,谢新源建议,将塑料袋收费方式改为在生产环节收费,提高塑料袋价格。将塑料袋收费方式改为在生产环节提高塑料袋价格,更应多方鼓励重复使用的替代方案设计,最终减少白色污染。这是继2008年以来,国家层面就防治白色污染采取的进一步举措。调研发现,无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线下店铺,都很容易买到超薄塑料袋。
调查显示,限塑令提高了公众环保意识,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环保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专家表示,目前限塑令政策执行效果不容乐观,原因之一在于限塑令位阶不高,建议将限塑令进行升级,从部门规章改为行政法规,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
平口袋保鲜膜等不受限限塑效果打折扣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黎表示,作为一个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政策,限塑令执行10年来整体效果还是挺好的,无论是公众意识和消费习惯都悄然发生了变化。而对于外卖、快递、电商等,王黎认为,调整后的限塑令要对这些新兴业态进行指导,快递、外卖到底应该如何包装、使用何种材质、包装到什么程度等,都需要一个标准,这样商家才可能在保护环境和方便顾客中间取得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6月7日上午,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在南宁召开。进驻期间,各督察组分别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